1.教學素材的準備
將熱學的知識部分,分成包含溫度、溫度計、熱與溫度、比熱、熱傳導等幾個單元,分別錄製成每段10分鐘內的影片。使用工具為doceri app
2.線上學習平台的建構(含評量)
錄製好的影片,都上傳到youtube上,然後進入1know彙整成「熱學知識」,把包含講義和課程影片集中在這裡。評量的部份,則是用google drive的表單製作。除了知識之外,還有六題的探究題,其中包含兩題的實作題(溫度計製作以及保溫杯製作)和四題的探究題(熱量、比熱和溫度的關係以及冷熱物體間的熱傳導)
這些前置作業完成之後,接著把知識丟到「群組」裡面重整變成更有架構的狀態,同時讓學生加入群組後,就可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接著只要在開始這個單元時,花一點時間讓學生註冊,加入群組,並熟悉介面後,就可以讓學生開始自學。
3.運用平台的方式-(混雜講述、自學和合作學習)
這部份的用法,可以作為學生預習、複習,也可以在上課時取代老師的講解。事實上做這樣的準備,就是為了進行差異化教學,讓不同學生能夠有自己不同的進度。有些學生能夠加速,有些學生不行。有些學生喜歡在課本知識完成後,再開始進行實驗;有人則喜歡穿插著進行。
觀看影片後必須要完成講義上的問題,作為初步的檢核。老師則會隨機的去探問學生的學習狀況,或對學生提出問題作為進一步的檢核。學生有一些困難時,老師可以隨時講解。有些情況則可以轉變成學生教學生的模式。如果有某些觀念是大部分的學生都遇到的問題,就可以將模式轉變成統一講解的模式,也可以轉變為共同討論的模式。
有時候合作學習會很自然的發生,在學生聽完一段課程,要完成講義內容時,有時候會遇到問題。這時候有可能會來找老師,也有可能就近找隔壁同學討論。
4.知識學習是探究課程的一個步驟
在探究題的要求中,包含著一部分是學生必須將這個議題中,課本相關的內容整理出來。也就是他們的探究報告中,必須包含課本內容。在探究的歷程中,課本內容算是一個「文獻探討」的角色。
從「要探討一個主題」-->「找尋相關資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整理以及分析成果」到「將結果和文獻做比較」
這樣看起來,課內知識的閱讀會變成整個科學探究歷程的一部分。課本內容變成科學閱讀素材,也可以是很好的探究主題。
所以當他們在進行探究課程時,某部分就是在複習知識,同時進行探究的練習。
5.書面報告的架構、撰寫。圖表的製作分析。上台發表的歷程
由於學生並不是非常熟練的科學探究者,所以在探究歷程中,應該要完成哪些事情,老師要盡可能的交代清楚。在書面報告中,第一段要寫什麼,要包含哪些項目等等,都要講清楚才能讓學生不會無所適從。在學生進行實驗、數據收集分析和報告撰寫前,都要給予很多很多的指導。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材料,也要事前準備充分,才不會在探究的過程卡住。
在實驗完成後,有一些實驗數據了,就先就這些數據示範處理數據的方法和討論的方法(這裡也要非常花時間和耐心)。等到大部分的學生都清楚了之後,就是學生要進行資料整理分析和撰寫研究報告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給學生多一點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去完成,就不用佔用課程時間。這段期間先進行下個單元的課程,然後規定一個要上台報告的時間,學生只要在期限之前完成就可以。
上台報告的過程中,當然會給許多建議,只要學生不要太混,基本上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完成他們的上台,中間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時間夠的話也讓他們做一點討論(其實時間不太夠!)。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上台講這東西是很恐怖的經驗,不要在這個節骨眼又落井下石,其實他們能站在台上講這些東西已經很厲害了啦。
同一組的題目,讓他們合作去報告,每個人報告其中一小段。每一段報告的難度其實不太一樣,就視情況做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