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暴龍食性討論課程

這是第二次進行這個課程,第一次是去年。這個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練習閱讀資料,整理資料後,根據自己被指派到的立場,找到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並且加以陳述。

上課的方式和去年差不多,但是因為去年擔任「裁判組」的學生覺得要當裁判太困難,我也覺得要學生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就要能聆聽雙方意見並且做出評判,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所以就把這個角色拿掉,用比較傳統的辯論方式:將學生分成八組,其中四組擔任辯護「暴龍是一個掠食性動物」的角色,另外四組擔任「暴龍是腐食動物」的角色,然後雙方閱讀資料,整理資料,在自己組內進行討論以及在相同陣營中跨組討論。




這次的課程進行的方式大致如下:

一、讓學生閱讀內容,並簡單的加以整理。

二、由老師將學生分成兩邊,並且指派主題。其中四組擔任辯護暴龍為腐食性動物,另外四組則必須提出暴龍為掠食動物。

三、分完組之後,學生就開始分組討論,想辦法找出有利於自己論點以及不利於對方論點的資料。學生能夠用的資料,就是手上那一份講義了



四、討論完之後,就讓雙方陳述自己的論點,並且對方記錄起來之後準備提出質詢

五、針對對方的論述,在組內討論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六、提出問題質詢

七、答辯


大概就是藉由這樣的辯論流程,讓學生能夠針對一個主題仔細思考,動腦組織自己的想法,並且加以陳述。而且學生還需要去聆聽對方的想法,再進一步做思考。

科學的辯論和一般的辯論不同之處在於,科學的辯論需要一直圍繞在「事實」然後去做延伸思考或推理。不能無限制的做出立論(例如搞不好暴龍是外星球來的,眼睛可以發射死光,所以一定是掠食動物之類的)所以學生必須不斷的從資料裡面找到證據,還要和自己已知的掠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習性去做連結,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掠食動物這一個陣營,提出暴龍的立體視覺、嗅覺、強壯靈活的頭顱、牙齒、咬合力與大嘴巴

腐食動物這一個陣營則是提出暴龍的奔跑速度不夠,靈活度可能不夠,嗅覺佳有利於搜尋腐肉,體型過大無法伏擊等論點(咦好像都是反面論點居多)

但掠食動物陣營提出一個很妙的觀點(或說是假設?):暴龍那個時代的樹木會不會夠高,足以讓暴龍能夠躲藏在樹林裡,加上暴龍身上或許有不錯的保護色,讓暴龍可以不需要使用追獵的方式來掠食,而能夠用伏擊的方式來進行。

另外,或許暴龍可以用合作的方式來掠食,例如一個暴龍埋伏,另一個暴龍將獵物趕過去之類的。

另外掠食陣營也提出他們認為腐食動物的速度必須要更快才能在別的腐食動物發現食物之前搶到食物(也就是巡航的範圍和速度都要夠才行,兀鷹是現代腐食動物的模範)


腐食陣營則是提出暴龍可以用體型去取勝,當他發現食物的時候,可沒有其他小角色搶的過他,他的大嘴巴也可以一次裝多一點食物在口中慢慢享用。暴龍的強大嗅覺,可以大幅增加他察覺腐食的能力和範圍,另外他們提出來暴龍如果要追捕獵物,在快速奔跑的時候,很容易有跌倒而骨折的意外

這場辯論,當然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不可能會有一方完勝對方的情況。因為關於這件事情本來就是還在爭論中的事情(見維基百科)。但是我們對暴龍的認知,至少在我小時候所接收到的訊息,都認為暴龍是兇猛的掠食動物,現在則沒那麼肯定了。


這個課程是第二次實施,課程進行的比上次更順一點,也更沒有某一組上台結果在台上當機的事情發生。

但是因為沒有把雙方的論點和問題寫下來的關係,討論到後來,有點模糊焦點了,下次應該讓學生把他們的論點和提出的問題都寫出來,或者呈現在投影機上,這樣應該比較容易聚焦。學生也有許多的立論是用「不一定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其實不太好,下次應該可以讓學生提出更具體的論點。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學生被分配到食腐陣營的時候,一直跟我抗議說:「可是暴龍就是掠食動物啊,而且這份資料根本就認為暴龍是掠食動物嘛」

但是課程結束後我問他,還很堅持暴龍是掠食動物嗎?他說:現在覺得也有可能是食腐動物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