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進行實驗的專注神情,永遠是我最愛看到的表情。這神情尤其在操作自己的實驗時,最容易出現。
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會自行規劃實驗流程,實際操作,記錄數據。在操作的過程中,學到儀器操作的方式,誤差值、估計值等等的技術。
比較困難的是數據分析方法,需要用到試算表裡面的一些技術。於是在實驗結束後,我們用了一節課,在資優班的小電腦教室來進行數據分析的訓練。
這邊的數據分析運用的技術是比較困難的,不是用他們習慣(但是錯誤的)平均值的方法來做運算,而是要用趨勢分析的方式來處理數據。這個方法是很重要很有力的數據處理技術,在許多研究領域都可以用的上,所以會重複的在許多課程中,教這個技術。
密度課程上完之後,接著用一個「未知物鑑定」的實作評量來讓學生進行一個綜合性能力的演練練習。要把這份評量做好,學生必須要會實驗規劃、執行實驗、蒐集數據、分析數據、主動查詢閱讀網路資料、做出篩選與分析、綜合推論、做出結論、彙整資料寫出報告。所以學生除了利用這次的評量再重新把密度的觀念和實驗重新(用很用心的方式)複習一次之外,他們還會學習到這麼多有用的能力。
量筒裡面的東西,是黃銅。學生從初次見面,說「那是不是黃金」「老師才沒有那麼有錢」,經過仔細的觀察、實驗、思考、找資料之後,告訴我「那應該不是純物質吧!老師好詐」到「老師我知道裡面一定有銅」「老師那是不是黃銅」
這一連串的,漸進的反應,我知道學生真的有學到東西。答案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點,不就是一塊黃銅?80%的銅,20%的鋅,有什麼好分析的?但是當學生不知道答案時,他們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積極、專注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很珍貴的學習了。
整個評量活動結束之後,學生就要把資料彙整,寫成報告。當然學生並不是都很擅長寫報告的,寫報告的時候,有些學生理路或許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報告完成後,我又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自評與他評」活動。就是讓學生依據某些原則去閱讀他的報告,以及閱讀他人的報告(把原則設計成表格,並在課堂上和教學生)相同的,重點不是最後出來的分數,而是他學著用一種有條理的方式去閱讀自己和他人的報告。
以上就是密度探究課程的紀錄。以下附上課程的講義和一些學生的實作評量報告。
1.課程講義
2.實作評量說明
3.學生報告舉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